梵木空间设计

谈茶.吃过.驻下——崇德里:最有历史感的慢生活小巷

永东文化:


崇德里民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石柱横街,建筑面积539㎡,始建于1925年,由30多处院落、巷弄组成,每户院落不尽相同,三合院、四合院均存。大部分建筑于本世纪初被拆除,留存部分于2012年不落架重修,为川西民居建筑风格。曾为著名作家、原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于抗战时期在乐山开办的嘉乐纸厂设在成都的办事处所在地。



崇德里是锦江河边一条不大不小的巷子。里,是老成都对小街小巷的称呼,以城东南居多,如邻近一带的兴业里、东南里、章华里等。据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记载,崇德里北起中东大街,南接红石柱横街,两头入口处分别筑有结实的骑楼。1920年代,一位名叫王崇德的商人在此买地建房,因此取名崇德里。



走进崇德里,巷子仿佛还是那条巷子。两旁的砖墙已有细小裂缝,墙角一蓬蓬野草茂盛生长,1号院门楣上的门牌又斑驳了些许。巨大的标牌:“谈茶,吃过,驻下”。


“谈茶”茶室:老房子特有的大开间和层高结构,让这间“谈茶”茶室显得更加通透宽敞。只有21个茶位,只售红茶、花茶两种,只有一个价格28元,谢绝食品,谢绝棋牌,简单,安静。茶具也绝不花哨,纯白的骨瓷盖碗,亮点是盖上竟用的黑丝绳结成的盘花钮。这是王亥的得意之作,专门找景德镇的工厂订制的。



“谈茶”中几乎完整保留下了老建筑的骨架,并经过结构加固,能想象其成本是远远高于拆除重建的。柱与柱础带来无法复制的年代感。



与之相邻的“吃过”食舍:“厨房工作坊”的设计概念源自私房菜,却并不藏私。厨房是开放式的,餐桌就在旁边。所有厨具来自德国,精致豪华;所有食材出自本地,新鲜生态。菜品由厨师确定,但客人可以在一旁欣赏,兴之所至,也可以挽袖上前与厨师切磋一下厨艺。这样的互动使用餐有了家宴的感觉。



只有12个房间的“驻下”客舍由原来的职工宿舍楼改建而成。大堂的落地窗外就是另一幢宿舍,可以看到对面阳台上晾着的花花绿绿的衣裳。设计者的用心是:希望住客能置身寻常巷陌之中,进入简朴而传统的民家居住空间,体验地道的成都生活场景。同时,客舍的内部设施又极尽舒适,当你坐在富有现代设计感的真皮躺椅上,身边的木头柱子可能已有百年历史。


与“谈茶”、“吃过”改建于川西老院不同,“驻下”的大部分来自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居民楼。用设计师的话说,“90年代就空白了?就不该是历史?”



整个崇德里的室内家具都秉承了统一的德意系风格,这也与赖特“有机建筑”的另一重要理念相合,即建筑内外的局部和细节不断重复,完成对一个有机整体的阐述。每个细部就好像拥有同一基因的细胞。



川西老院的小天井,被轻钢与玻璃材质重新包裹。重视材料的本性,这也是赖特毕生秉承的理念。小天井在这里太重要了,我认为几乎是整个设计的精华之一,交通的流线与自然的光线都在这里交融。当然,唯一关不住的是风和雨。春风从屋顶穿下,秋雨从屋檐滴下,这两件事也是挺美的。



崇德里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气”,招牌的左边就是一间称得上气派的公共厕所,甚至会让初来乍到的人误以为那里才是入口。崇德里有另一种“大度”,把自己淹没在街坊之间,与之融洽相处。有机生长的理念,就这样贯穿到设计与日常之中,润物细无声。


编辑语:

地址:成都镋钯街崇德里1号。

作为一个资深的文艺青年,那必须要懂得闲情逸致的真正含义。成都有不少代表这座城市“慢生活”的小巷,它们是成都悠闲、温润气质的剪影,也是文艺青年们的最爱。这些处于城中腹地的宁静小巷,可以为你暂时屏蔽喧闹,让你在适当的时候驻足片刻,发发呆。



FYD.永东设计团队

传播设计智慧.创造有价值的空间之美

+微信 FYDSJ8888

评论
热度(3)
©梵木空间设计 | Powered by LOFTER